权威期刊背书:山东省立医院纯单孔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研究成果登陆《中华医学杂志》

 

近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李乐平教授、商亮教授团队关于全球首例纯单孔机器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SPRTG)的研究性文章《The world’s first pure single-port robotic radical total gastrectom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成功发表于中国医学界的“旗舰刊”《中华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 CMJ),标志着我国在微创外科领域的技术创新迈入国际领先行列,为复杂胃癌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更微创的治疗选择。

技术突破

3厘米单孔完成高难度胃癌根治术

传统胃癌根治术需在患者腹部开多个切口,创伤大、恢复慢。而此次手术全程通过脐周3厘米单切口完成,借助术锐®单孔机器人,原创的对偶连续体蛇形臂带来的运动范围广、负载能力强和可靠性高的独家特性,打破了传统多关节单孔的操作局限,显著提升在复杂环境下的手术能力。李乐平教授团队运用术锐®蛇形臂单孔经脐入路精准完成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超60枚)及体内消化道重建。术中出血量仅10毫升,且无需额外超声刀等能量设备。术后患者体表仅留隐蔽疤痕,当日即可下床活动,疼痛轻、恢复快。此次手术不仅是全球首例纯单孔机器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SPRTG),同时也是李乐平教授团队使用术锐®单孔机器人进行的第3例手术。

患者受益

进展期胃癌微创治疗成为可能

两名接受手术的患者分别为49岁男性和61岁女性,术前诊断为进展期胃癌(AJCC分期cT3N2M0)。团队严格遵循《中国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通过经脐单孔技术,以较小的创伤实现肿瘤的完整切除,并获得更少的疼痛、更快的恢复以及更好的美容效果。随访一年显示,术后无并发症,无肿瘤复发迹象,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这一成果打破了“单孔机器人仅用于简单小手术”的传统认知,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兼顾完整切除肿瘤同时满足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的微创治疗新路径。

原创赋能

蛇形臂技术重塑单孔手术边界

超大操作空间:单孔机器人里单一位置活动范围最大(排球大小),医生可像传统多孔手术一样自由调整器械角度,操作手感无缝衔接,学习曲线短,助力外科团队快速掌握高难度术式。

高力负载性能:搭载行业领先的10N力负载能力,提供更好操作稳定性,适应复杂手术场景,保证手术安全性和效率。

原创力量

从高分论文到临床首例,术锐®机器人国际影响力凸显

此次手术采用的术锐®单孔机器人系统,已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2023年,上海瑞金医院赵任教授团队应用该机器人完成多例复杂手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外科领域顶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影响因子15.3),成为国产单孔机器人技术获国际认可的重要里程碑。此次山东省立进一步突破的全球首例,将单孔机器人的手术范围扩展至进展期胃癌,不仅验证了设备的临床可靠性,更彰显了国产高端医疗装备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中国创新

引领全球胃肠外科微创趋势

此前,国际单孔机器人手术多用于前列腺、肾脏等器官,但迄今为止,单孔机器人系统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全程纯单孔应用尚未见报道。此次山东省立李乐平教授团队的临床突破,标志着国产蛇形臂单孔机器人技术形成“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国际引领”的完整链条。该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科研支持。李乐平教授呼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长期疗效,推动技术标准化。他表示:“从实验室到手术台,中国团队正以自主创新重新定义微创外科的边界。”

随着我国胃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对“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的需求日益迫切。此次成果突破不仅彰显了中国医疗团队的科研实力,也为全球胃癌治疗提供了创新范本,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重要提示信息

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腹腔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 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的上市批准(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33010833), 用于泌尿外科及妇科 腹腔镜手术操作 。医生若希望学习术锐 ®机器人的手术操作,请联系北京术锐 机器人股份 有限公司,参加术锐的官方培训计划。患者若想参加术锐 ®机器人的注册临床试验,请联系术锐官方合作医院,咨询医生,以确定是否适合术锐®机器人的手术。医生和患者应仔细了解有关术锐®机器人执行手术及其可能风险的所有信息。

术锐®、SHURUI®等是北京术锐 机器人股份 有限公司所拥有的注册商标,未经许可,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