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例!省立医院医生实现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

 

8月7日上午,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金山院区手术室 完成了一场精准的“拆弹行动”—— 在国产蛇形臂单孔机器人辅助下, 69岁的王大爷(化名)腹内直径3公分的 直肠肿瘤被根治切除。 这场由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副院长、胃肠医学中心主任薛芳沁教授团队完成的手术,创下福建首例单孔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纪录,标志着福建胃肠外科微创技术迈入单孔机器人时代,我国国产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钢铁巧手” 破解直肠癌手术难题

一个月前,王大爷发现自己排便情况出现明显异常:不仅大便形状变细,还伴随血便症状,下腹部也时常隐隐作痛。忧心忡忡的他随即前往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医学中心就诊。接诊的王襄瑜副主任医师为其安排肠镜检查后,明确诊断王大爷的直肠处存在一枚直径约3公分的肿瘤,且已是进展期。考虑到王大爷的体型肥胖(BMI 26.7),骨盆狭小,常规腹腔镜及多孔机器人手术难度大,薛芳沁教授团队经过审慎评估,决定采用单孔机器人系统为王大爷实施精准“拆弹”。

在手术室的控制台前,薛芳沁教授全神贯注地精准操控器械;而手术台上,三支仿生蛇形臂则根据指令灵活伸缩,将纤细的“触手”深入患者腹腔。在毫米级精度的操作下,器械臂巧妙避开重要器官、血管和神经,稳稳完成一系列精细操作。最终,在医护团队的精准操作与机器人协同辅助下,王大爷的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仅20毫升。

“黑科技”加持让微创更精准

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之所以成为医生得力助手,源于其三大技术优势。

  • 单孔入路更微创:传统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多孔机器人手术通常有4-6个切口,而这个“钢铁医生”仅通过腹部一个3.5厘米小切口,即可将三支蛇形器械臂和一支高清内窥镜送入腹腔。切口减少使患者疤痕更小、疼痛更轻、康复更快、感染风险更低。
  • 仿生蛇形臂更灵活:仿生蛇形臂灵活突破解剖限制,与传统机器人手术直杆操作不同,单孔机器人的蛇形臂设计灵感来自仿生学,可在狭窄空间中灵活“钻缝隙”,自如绕过解剖障碍,精准完成分离、切除、缝合等高难度操作,特别适用于胃肠肿瘤相关的大范围复杂精细手术。
  • 术中转场更高效:针对手术中患者可能需要调整体位的情况,单孔机器人能快速适应术中体位变化,实现视野及操作路径转化,保证手术顺畅,缩短手术时间。

国产创新技术重塑胃肠肿瘤治疗体验

直肠癌在福建发病率较高,若未及时治疗,病情会进展,可能出现远处转移,危及生命。本次手术的成功,实现了福建胃肠外科单孔机器人领域“零的突破”,推动区域微创技术跻身国内前列。对患者而言,则意味着更小创伤、更轻疼痛和更快康复,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提升。薛芳沁表示,未来省立医院将继续探索机器人外科前沿技术,让“精准微创”医疗惠及更多患者,引领区域外科事业高质量发展。他同时提醒民众:若出现便血、大便变细、排便次数改变或持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筛查,实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更好治疗效果,守护自身健康。

重要提示信息

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腹腔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 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的上市批准(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33010833), 用于泌尿外科及妇科 腹腔镜手术操作 。医生若希望学习术锐 ®机器人的手术操作,请联系北京术锐 机器人股份 有限公司,参加术锐的官方培训计划。患者若想参加术锐 ®机器人的注册临床试验,请联系术锐官方合作医院,咨询医生,以确定是否适合术锐®机器人的手术。医生和患者应仔细了解有关术锐®机器人执行手术及其可能风险的所有信息。

术锐®、SHURUI®等是北京术锐 机器人股份 有限公司所拥有的注册商标,未经许可,不得使用。